南京南部新城開發建設中,揚棄建筑廢棄物“外運、填埋”老路,出一條“綠色回收—綠色生產—綠色施工”的固廢利用新產業鏈,取得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兩條生產線,能把100萬立方米固體廢棄物就地轉化成建筑材料,用于道路路基下路床鋪設等市政工程。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一堆堆固體建筑垃圾被像的“紅龍”一樣的生產線“吃”進肚中,經過震動篩分、水洗分選、均勻破碎、再次篩選,就加工成了粒徑合格的物料,可用于道路建設等工程。這是記者(查金忠)昨天在南京南部新城固體廢棄物利用加工廠看到的一幕。
這里是規劃的機場二路與機場三路之間,位于南京南部新城區。自南京南部新城大規模征收拆遷啟動以來,產生了大量固體廢棄物,包括房屋建筑拆除后的基礎混凝土、磚渣等。
“據估算,南京南部新城拆遷產生建筑垃圾原材料約有100萬立方米。這些建筑垃圾如果外運、填埋,不僅要花費至少150元/立方米的高昂成本,還要占用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南京南部新城管委會EPC項目組組長趙遠軍說,另一方面,區道路建設所需的大量填料卻需重金對外采購,一來一回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損失不可估量。
據南京南部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南部新城開發建設中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建設、產業布局和導入等開發建設過程、環節,積探索低碳生態開發建設理念的應用。建渣場從初步構想、研發打造到終投產,南京南部新城管委會給予了有力的方向引導和政策支持,為產學研結合和開展創新探索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載體,有力推動了校地合作成果項目化落地和校地融合發展。
在開發建設啟動之初,南京南部新城管委會就高度重視建設范圍內建筑渣土處理再利用,從制度設計層面加強對建筑渣土處理成本的控制,并將建筑渣土處理再利用的有關技術規范、管理要求等完善到EPC項目設計導則中。市建委牽頭建立現場實驗室,在研究論證和試驗的基礎上,先行在EPC項目南片區開展試點,利用原秦淮區河灣工業園的一座未拆遷舊廠房,改建成固體廢棄物利用加工廠,將建筑垃圾利用于本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工廠由中鐵四局承建,去年8月建成投產。目前,日均可處理固體建筑垃圾2000立方米,至今已累計處理近13萬立方米。
趙遠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南京南部新城100萬立方米的建筑廢棄物,能生產材料成品約80萬立方米,減少外運建筑垃圾約100萬立方米,減少外運建筑垃圾成本1.4億元;此外,還可減少外購石灰土約80萬立方米,減少外購成本約9600萬元。即使減去固廢加工廠的建設、運營成本,終也可節約投資約1億元。
建筑質量是百年大事,節省了經濟和環境成本,終卻把路修“壞”了,那也對不行。為驗證材料的性,南京南部新城在機場三路利用固廢填料鋪設了約100米長的試驗段。“壓實度、承載力、彎沉值等指標部過規定值,其中承載力是120帕,這條試驗段達到了200帕。”中鐵四局南京南部新城一經理部項目總工程師易歡樂說。
記者了解到,南京南部新城管委會牽頭聯合東南大學,對建渣利用進行科研立項,參考內外相關技術和工程案例,編制了《建筑廢棄物用于南京南京南部新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下路床及以下部位的設計施工及驗收導則》,現已通過市建委組織的評審會。該《導則》在江蘇省內屬例,將對大規模固體廢棄物利用規范化、化產生利用產生重要和推動作用。目前,該項目正在申報。趙遠軍表示,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南京南部新城探索的建渣利用技術,有望在省市建筑行業廣泛推廣使用,在城市開發建設域發揮良好的效益。
廠家銷售部:400-700-2111
售后服務部:0373-4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