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機器“吃”掉了目前杭州主城區有14個處理點,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產業逐步發展對標名城如何補齊這塊“短板”?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城中村拆遷產生大量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制成磚
日前,杭州市錢江新城投資集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錢潮磚料廠二分廠正式投產,“設計年處理能力50萬噸,主要處理來自七堡和紅五月村拆遷中產生的建筑垃圾。”該廠負責人陳少鵬說。
2016年11月,杭州拉開城中村改造大幕,到2020年,主城區246個城中村要變身為“都市新區”。在拆遷過程中,勢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但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城市并沒有因此塵土飛揚,我們也沒有看到更多的渣土車穿城而過,為什么?
為破解“垃圾圍城”難題,打造綠色“美麗杭州”,連續兩年,杭州市委市將“五廢共治”納入“六場硬仗”之中,建筑垃圾便是五廢之一。目前,主城區有像錢潮磚料廠這樣合法登記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點14個,各區已實現建筑垃圾(不含工程渣土)不出區。有測算,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已達10%,綠色產業逐步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杭州,作為“美麗中”“兩美”浙江建設區,努力踐行習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治理政理念,加快建設韻味別樣精彩名城。
1、現象:錢江新城二期拆遷260萬平方米
大幅減少建筑垃圾外運
沿五堡的錢潮路往江邊走,兩旁的城中村已經拆平,綠油油的青草覆蓋在路兩側。
右側就是錢潮磚料廠一分廠。走進廠房,工人老李正站在傳輸帶旁分揀,動作熟練,布料、鋼筋、塑料等被分門別類挑出來,“這些垃圾是不能作為建筑垃圾來再利用的,因為粉碎不了。”他說,垃圾被機器“吃”進去后就被破碎了,經過振動篩分,粗骨料可以用來做路基,這是海綿城市建設中一種不可缺少的材料,細骨料可以壓制成磚,磚頭可用來砌圍墻、修路。
老李說,“從這個廠投產,我就在這里工作。看到垃圾還可以被再利用,自己平時在家也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去年,根據杭州市委市的“擁江發展”戰略,五、六、七堡和紅五月村(錢江新城二期)拆遷工作面推進。據估算,這幾個村子的拆遷面積達260萬平方米,拆下來的建筑垃圾總量達202.8萬噸。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它們部倒進西湖,可以填掉半個西湖。”陳少鵬說。
前幾年,這類建筑垃圾會走水路,運到德清等地填埋,當然施工方需支付70元-80元/立方米的處理費。根據拆除垃圾總量,錢江新城投資集團算了這么一筆環境賬:利用202.8萬噸建筑垃圾,可以減少砂石開采和運輸200余萬噸,減少占地約400畝,減少運輸約10萬輛車次,減少運輸車輛占用公路約650公里。
去年7月上旬,一分廠面貌初現,設計年處理建筑垃圾50萬噸,一天的建筑垃圾處理量2000噸。截至今年2月8日,已處理建筑垃圾22萬噸,“制磚600萬塊,0.22元/塊,效益130萬;生產輔料20萬噸,9元/噸,效益180萬。”陳少鵬說,磚料廠的建成,大幅減少該片區拆遷建筑垃圾的外運。
有了成功的案例,錢投集團決定投資建設二分廠。
2、調查:主城區有合法處理點14個
各區已實現建筑垃圾不出區
像錢投集團這樣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點的出現,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
2014年6月,為延長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的使用期限(當時估算五六年后將填滿),杭州下發了《關于生活垃圾處置設施不能處置非生活垃圾的通知》,嚴禁建筑垃圾、裝修垃圾、園林垃圾等進入生活垃圾處置設施處置,天子嶺不再接收建筑垃圾。
一時,建筑垃圾面臨了“無處可去”的困境,發生了偷倒的現象——
當年7月22日—23日,拱墅區通益路張家浜公交車站旁,后橫港路與橋弄街交叉口北側,有人偷倒建筑垃圾;8月26日,江干區艮山西路凱旋路口附近的快車道上,有人偷倒約5車的建筑垃圾;11月22日,西湖區天目山路上(豐潭路和古墩路中間段)及西溪路上,有人偷倒120多噸建筑垃圾。
磚的利用
針對這類行為,有關部門一方面加強監管整治,一方面積幫助尋找“出路”,并提出將建筑垃圾綜合化利用。
2015年,杭州在省啟動建筑垃圾資源循環利用工作試點。2016年11月,面拉開城中村改造大幕,當年建筑垃圾產生量約1000萬噸(不包括工程渣土),未來三四年內,還將持續增加。
杭州市委市在垃圾處置問題上下了大決心。2017年,要打好的“六場硬仗”中便有以垃圾分類處置為的“五廢共治”。市委書記趙一德強調,要進一步落實“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分類好少付費”的理念,制定出臺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補貼政策,加快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2018年,新“六場硬仗”中的仗是環境整治提升,其中要求深化“五廢共治”,實現垃圾處理能力和減量化工作新。
近兩年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點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據市城管委統計,截至3月6日,杭州主城區范圍內有合法登記的利用點14個,主城區的各個區已經實現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廢棄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等,本文主要指拆除垃圾)不出區。
LucBoehme是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也是比利時早從事建筑材料利用研究的。去年10月,他來杭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從2001年起我每年都會來到中,對杭州也熟悉。2001年次到中,我看到許多建筑垃圾都是不進行處理隨意堆放的,而現在已經對其進行分類、處理,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3、思考:對標名城杭州的資源化利用水平處哪個“段位”
對標發達家、名城,杭州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水平處于哪個“段位”呢?
“在我看來,杭州的處理技術和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分類和凈化均不夠。”LucBoehme教授介紹,比利時、荷蘭和挪威等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可達95%以上。歐盟要求其成員到2020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要達到70%以上。
從2014年開始就關注建筑垃圾處理問題的政協委員王其介紹,德建筑垃圾處理的回收利用率約86%,德有200家企業的450個工廠在做建筑垃圾的循環,德在廢棄物法增補草案中,將各種建筑廢棄物的利用率比例做了規定,并對未處理利用的建筑廢棄物征收存放費。日本建筑垃圾處理的回收利用率約95%,日本在1977年就制定了《骨料和混凝土使用規范》,2002年開始實施《建筑材料循環法》,將垃圾視為“建筑副產品”。美出臺的《級基金法》(又稱《綜合環境反應補償與責任法》)規定:生產有工業和建筑廢棄物的企業,須自行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隨意傾倒。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孟濤教授說,“目前,內對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還是比較粗放的,但只有越精細,利用率才會越高。”他在去比利時都布魯塞爾考察時注意到,當地一家企業用建筑垃圾生產出來的水泥穩定層材料(鋪路時用)就有90余種,會根據使用層次、路面結構等的不同而進行不同配比,“公司提供的不僅是產品,還有技術服務。”
為什么他們的產業鏈能這么完善、利用率有這么高呢?孟教授認為,先,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的家就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再利用進行規范和引導,公眾的認可度也比較高,產品有銷路;其次,發達家城市化率高,新建工程量少,建筑垃圾總量少,西歐家每年人均建筑垃圾產生量約2噸,杭州約5噸;第三,在發達家如果建筑垃圾不做資源化利用,成本會很高,德填埋稅是500歐元/噸,比利時是120歐元/噸,比資源化處理還貴。
孟教授測算,杭州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約10%,在內處于先水平,但與歐美家、名城相比,還有距離,仍需努力。
4、建言:短板”怎么補政協委員開出一劑藥方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推進資源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至2017年底,建設部等主管部門已出臺關于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和制品檢測應用11項,為建筑垃圾產品的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浙江也在加快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循環利用工作,去年7月在海寧召開省建筑垃圾處置利用現場會;12月出臺了《浙江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導則》;杭州也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
但對于這塊已經存在的“短板”,接下來應該怎樣去補呢?王其有以下建議——
一是完善相關政策,明確主管部門和聯動部門職責,健從建筑垃圾產生到產品利用過程、鏈條管理制度,完善社會監督和群眾舉報手段,實現信息共享和聯動執法。
二是盡快出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生產企業和購買單位資金補貼、獎勵扶持政策。同時,制定地方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應用、檢測目錄,并將產品納入地方建設項目采購目錄。
三是要把建筑垃圾消納設施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統籌做好建筑垃圾處理設施選址工作。
四是健科學規范的建筑垃圾減排體系,從建筑設計到施工都要落實“綠色行動”方案。
“可以在亞運場館及設施、亞運村建設中采用比例的建筑垃圾建筑材料,這是踐行‘綠色、節儉’辦會宗旨的直接體現,也是杭州推動循環產業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王其說。
5、展望:部分企業將面臨轉型杭州對處理點進行選址
在新“六場硬仗”中,今年杭州要實現由“征遷為主”向“拆建并舉”轉變。可以預見,接下來幾年,大改大拆會減少,將以建設為主。
那么,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勢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公司將如何發展?陳少鵬說,一分廠在今年處理完五堡、六堡的建筑垃圾后,會考慮搬遷到城東新城的皋塘區塊,那里也在拆遷。
位于西湖區的杭州臨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處理建筑垃圾能力達120萬噸,“去年11月調試投用至今,已處理建筑垃圾38萬噸。”公司總經理朱富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安裝一臺裝修垃圾處理機器,再過2個月就可以投產,“所以,未來會以處理裝修垃圾為主。”
另據市城管委透露,杭州市正在選址建設相對固定的建筑垃圾處理點,“這個點須滿足人口比較少,又有填埋能力等要素,我們和建委、土和規劃等部門看了好幾處,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地方。”相關負責人說。
在處理點規劃方面,孟濤教授提醒,千萬不要忽略塑料、衣服等“尾廢”的處理問題,這些是被分揀出來,無法資源化利用的垃圾。據了解,目前錢潮磚料廠邊的工地旁已經堆有“尾廢”100余噸,如何處理讓企業很頭疼。
浩渺行無,揚帆但信風。借鑒內外資源化再利用經驗,相信堅持環境立市、綠色發展理念的杭州,會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生態之路,讓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廠家銷售部:400-700-2111
售后服務部:0373-4222222